English

中国科技期刊:任重道远

1998-02-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据统计,有2/3的科技期刊经营惨淡;一些外文科技期刊因发行不畅,走到停刊的边缘;检索类期刊的发行量均在1000份以内,最少的仅有100多份;有的学术类期刊因资金不到位,只好拒收来稿——

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建会1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颇多建树的丁光生先生用他的梦表达了他对科技期刊的祝福:梦见所有的科技期刊都得到全国的重视,各界资助富裕;梦见科技期刊跻身于国际核心期刊之列,国外纷纷主动来稿;梦见陈旧的政策早已革新,管理水平日益提高;梦见科技期刊印刷精良,进入互联网络……

梦想来源于现实的困境。谈起目前科技期刊的状况,业内人士忧心忡忡。据统计,有2/3的科技期刊经营惨淡;一些外文科技期刊因发行不畅,走到停刊的边缘;检索类期刊的发行量均在1000份以内,最少的仅有100多份;有的学术类期刊因资金不到位,只好拒收来稿。

与上述情况接踵而至的是,我国科技期刊丧失了许多优秀论文的首发权,在国际上的地位有所下降。目前,我国虽有4000多种科技期刊,但是1993年被评估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刊物《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仅占总数的0.24%;到1995年这个数值又下降到0.17%。这说明我国绝大多数的科技刊物在国际交流中,还未进入外国科学家们的视野。

中国科技期刊之所以步履维艰,资金缺乏是一个重要问题。科技期刊品种的增加,使每个期刊得到的物质支持减少,许多期刊只能自筹资金,寻找出路。广告很少的学术性期刊只好靠收取一定的版面费来维持。科学出版社期刊出版中心副总编辑李瑞旭坦言,因办刊经费不足,国内一些必要的学术会议无法参加,相当多的科技信息不能及时传播,更谈不上国际交流了,这直接影响到科技期刊的质量。经费不足,还影响到刊物的时效。目前,我国的学术类科技期刊大都以季刊为主,出刊周期长,势必影响文献的时效与刊物的声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张玉华认为,我国科技期刊出版周期长,一些快速发展领域产生的论文(如超导)若失去时间性则起不了作用,不利于竞争,也不利于被世界检索系统所选用。

编辑队伍数量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我国科技期刊事业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的郭志明主任对记者说,按规定,我国科技期刊中季刊、双月刊、月刊的编辑人员比例应为3∶5∶7。但在实际工作中,编辑人员的配制却常常低于这个标准。吴传钧教授认为,应当吸引更多的人才转移到科技期刊上。他说,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人们对科技编辑人员不够重视。编辑提职、提级都比较困难。实际上,做好一名科技编辑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他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他又要有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要保证科技期刊的质量,就必须有一大批得力的编辑人才。李瑞旭认为,要重视和支持期刊编辑人员的工作、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在人员配备、职称评定、岗位聘任、成果评奖、生活待遇等方面要参照基础性研究的政策执行。他们的素质提高了,期刊的质量也就提高了。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结构和布局也不尽合理,雷同的刊物不少,而一些重点发展的新兴学科、边缘交叉学科的期刊则存在着空白。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名誉理事长翁永庆指出,布局不合理,已影响到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发展。

科技期刊的发行问题,也困挠着科技期刊界。吴传钧院士认为,科技刊物应有自己本身的发行网络。邮局发行和自办发行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制约着科技期刊发行量的提高。期刊走进市场,进入读者的手中,靠发行,还要靠宣传。我们有许多不错的刊物,常常使来访的国外科研人员有“养在深闺人未识”之感。专家们认为,宣传意识应是发展科技期刊应有的一种开放思想。他们建议,通过加大发行和宣传的力度,扩大期刊影响,提高知名度,使科技期刊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人人受科学技术的恩惠,科学需要人人的支持。科技期刊的发展同样需要社会各界的扶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